找到相关内容27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心”的佛教之最终成熟

    复名法身,又称如来藏,又号法界,复名法性,如是等名,无量无边。”〔12〕因为此“一心”是“般若”智慧的载体,所以依止此“一心”修止观,便能开启“般若”智慧,体悟“中道实相”,从而获得解脱,此即慧思之所...作了明确的解释,他说:   无明一念因缘所生法,即空即假即中不思议三谛。……但一心修止观。……只约无明一念心,此心具三谛。……三谛具足,只在一心。分别相貌,如次第说;若论道理,只在一心,即空即假即中...

    陈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25386649.html
  • 念佛的殊胜

    观察一念心的“机”,机里面有没有贪、嗔、痴?有没有戒、定、慧?也就是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。“摄机”就是收摄住自己的第六意识。佛教中摄机的方法很多,例如修禅定、修止观、参禅、念佛等等。今天谈如何用念佛的方法...现大洋。念佛生智慧,老先生没有学问,又不懂佛法,都能念佛成功,可以预知时至,站著往生,所谓“置心一处,无事不办”,这是摄机最普的殊胜。若是老先生跟著谛老学天台教,修止观,要如何修、如何观,他可能不懂。对...

    智海长老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2/1532222334.html
  • 加行之三摩地--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十

    现在告诉我们,刚才讲到“安那般那”修止观就得定嘛,怎么得定,那么弥勒菩萨的《瑜伽师地论》怎么讲法,本地分中注意这个逻辑啊,首先还是告诉你,现在还讲本地,心性的本来面目,那个原...现象都告诉你,他说,已经大概略摄诸经宗要等等,都在内了,他又一条一条分析来,云何总标呢,拿现在白话说,怎么样说,你那个总标,总纲呢,谓,就是讲,此中略有四种,注意哦,所谓修三摩地,修止观定,一者静虑,...

    南怀瑾

    有心地|无心地|三摩地|南怀瑾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0936166041.html
  • 止观六妙门安那般那详讲与定境

    得定的境界,现在告诉我们,刚才讲到“安那般那”修止观就得定嘛,怎么得定,那么弥勒菩萨的《瑜伽师地论》怎么讲法,本地分中注意这个逻辑啊,首先还是告诉你,现在还讲本地,心性的本来面目,那个原根根的地方,三...摄诸经宗要等等,都在内了,他又一条一条分析来,云何总标呢,拿现在白话说,怎么样说,你那个总标,总纲呢,谓,就是讲,此中略有四种,注意哦,所谓修三摩地,修止观定,一者静虑,静虑玄奘法师翻译,过去叫做“禅”,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756524.html
  • 緣起

    。  六、修门上本经相对位置:本经教人如何修行呢?经题「首楞严』就是大定之总名,故本经重在修定,以奢摩他,修止观、修禅定下功夫,中国祖师禅的参话头,学自本经,因此,有研究禅宗者说,本经除属真言宗外,也...

    会性法师

    |大佛顶首楞严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1325212147.html
  • 略谈禅定的理论与实践

    公案、参话头、默照观心,乃至修止观、持咒、念佛等,久久修习,处处消归,不生一切异见,则因缘时节到来,必有证悟现前。如百丈云:“灵光独耀,迥脱根尘,体露真常,不拘文字,心性无染,本自圆成,但离妄缘,即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0139206.html
  • 《解深密经》与唯识思想

    种境事,获得止观的方法,随顺止观的作意,止观二道一异,止观的单修与双修,止观的种类差别,止观中的止相、举相、舍相,修习止观菩萨如何知法知义,修止观中遣除法相的方法,止观所摄诸定,止观的因果作业,止观诸障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4639862.html
  • 现代人如何学佛

    只在思维上原地打转,对持戒、修禅定、修止观,毫无兴趣,也毫无践履,佛教的疑是一种开放的科学态度,一种对疑“存而不论”的保留态度,这种疑很有助于人保持清醒,对佛教徒而言,“疑故求解,解故不疑”是一种正确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4340451.html
  • 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

    差别,止观中的止相、举相、舍相,修习止观菩萨如何知法知义,修止观中遣除法相的方法,止观所摄诸定,止观的因果作业,止观诸障差别,止观能证菩提的过程,修习止观菩萨善知六处能引发广大威德,无余依灭受等,全面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0641941.html
  • 止观法门

    与行识之间,必须建立起间隔。想、行之间的间隔修养,正与止观之法互相吻合;也就是利用此间隔修止观,正是行者转业成道的关键时刻。想、行的间隔愈大,也就是思想的空隙愈大,则佛法的成就愈高。   运用止观之法...

    普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3242428.html